名企招聘喜欢“剑走偏锋”
一些著名的大企业,在招聘人才时往往喜欢“剑走偏锋”。以下是几家名企选拔人才的标准,供求职者参考。
海尔:英雄不问出处
海尔是至今唯一被搬上哈佛大学讲坛加以探讨的中国企业。在海尔眼里,不管从哪里来的人才,都一视同仁,都是人才。为将每一个人才具备的最优秀品质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,海尔“变相马为赛马”,这一机制最初体现在公司内部实行“三工转换制度”。该制度是将企业员工分为试用员工--合格员工--优秀员工,三种员工实行动态转化。通过细致科学的“赛马规则”,进行严格的工作绩效考核,使所有员工在动态的竞争中提升、降级、取胜、淘汰。在海尔,“你能翻多大的跟头,就给你搭多大的舞台”,这无疑给每个员工提供了一个任其充分发展的广阔空间。
松下:喜欢听逆耳忠言
“制造产品之前先制造人”,这句话出自松下电器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之口。在松下,不好听的话才是招聘人员爱听的。有一个有趣的例子,公司的招聘人员问求职者:“你进公司后,要从基层工作,一直做3年,你能接受吗?”这时,许多求职者会毫不犹豫地答:“能”。如果这样回答,招聘人员会说:“我不要你!多没抱负啊!”求职者会说讨人喜欢的回答,但松下招聘人员想得到真实的回答。真话也许不好听,但有利于对应聘者作出正确评价,这种评价也是录用与否的前提。
爱立信:人才本土“造”
爱立信提倡“专业进取、互尊互爱、锲而不舍”的企业文化,鼓励员工去学习、去创新,吸引优秀的本地人才加盟。 爱立信在中国现有员工3800多人,其中外籍员工不足200人,仅占员工总数的5%。而在5年之前,这个比率为12%。随着人才本地化的实施,越来越多的本地员工取代了外籍员工,进入了公司中高管理层。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才本地化战略,爱立信于1997年成立了爱立信中国学院。有计划、有针对性地为公司员工、运营商提供学习机会,成为本地化人才的培育基地。 |